项目概况
湖南创意设计总部大厦项目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场地西临东二环,北临滨湖路,东临滨湖联络道。由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EPC项目。项目净用地面积20083㎡,总建筑面积约102882.5㎡,含3栋办公楼和部分裙房、相关配套建筑和地下车库。
项目重难点
1. 本项目合同要求工期仅为400日历天,需完成约10万平方米建筑。本项目采用Project制定进度计划并优化横道图,利用Navisworks软件进行施工进度模拟,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优化进度计划,实现进度目标。
2. 项目涉及土建、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机电、装饰、幕墙、园林景观等专业。充分利用项目PM协同管理平台,优化工作流程,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有效决策和精细化管理。
3. 基坑东侧的滨湖联络道不能占用,南基坑南侧、西侧亦受到相邻单位的牵绊。现场边界条件暂时具有不确定性,施工组织及规划布置均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施工场地规划,动态表达施工各阶段的地形、建筑设施、周边环境、临时设施等规划布置。
项目BIM应用
1. 场地布置
施工现场临设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需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组织管理需求,研究解决施工期间所需的交通运输、料场、加工厂、办公区及生活区、水电供给及其他施工设施的平、立面布置问题,以使工程能如期完工,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为工程合理施工创造条件,并最大可能的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实际场布模型,在场内布置临时车行道路、模拟施工、吊装等工艺等,可直观、真实、全方位、参数化、快速、精准模拟施工环境,优化场地布置,为施工提供专业有效的数据。
2. 基坑支护应用
湖南创意设计总部大厦工程项目拥有2层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积达到31644㎡,对于基坑支护的要求相当高,支护桩及护坡要求根据现场场地、地质变化,支护桩种类繁多、埋深要求各有不同,为协助现场进行前期策划与技术交底,项目BIM工作站协同项目工程技术部门,依据现场情况,进行了工程量统计、位置复核、技术交底、过程跟踪等相关工作。
基坑工程量统计
3. 综合优化应用
基于初版施工图纸,建立建筑、结构、机电、幕墙、钢构模型,进行初步优化,共计发现216处图纸问题,出具图纸问题报告,解决硬碰撞问题。再依据初步优化结果,考虑空间布置、美观、后期维修便利 ,综合考虑各项成本以后,进行二次布局优化,常态化组织业主、监理、设计院开展三维管综排布会,确保设计质量。
4. 三维可视化交底
BIM工作站依据工作进度合理安排,将重要工序与标准要求制作成三维模型进行方案模拟,优化后即可进行重复交底。
5. 观摩BIM应用
1)为了便于项目所有人员随时查看场地模型,清楚场地布置,我们将场地模型生成全景图载入到720云全景图平台,将场地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使用者仅需使用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沉浸式全景效果展示,大大地提高了沟通的便携性和工作效率。
虚拟样板全景展示
各专业实体样板虚拟观摩
2)为了便于项目所有人员随时查看四个示范应用内容,我们将绿色建筑示范、BIM应用示范、装配式示范、智慧工地示范进行集中展示,将内容排版展示,观摩者仅需到达展示区即可查看项目应用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沟通的便携性和观摩效率。
观摩展板策划
3)采用建筑施工二维码解决方案,由活码管理系统实现,二维码的应用与管理,帮助建筑用户实现项目信息共享和动态巡检信息的及时维护。拟采用临电管理、特种设备巡检、实测实量、工程项目公示、技术交底等六大场景应用。
二维码管理
6. 智慧建造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整个行业的棘手问题,项目引入“数字化交付与智能运维平台”、湖南省“互联网+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湖南省“互联网+智慧工地”劳务实名制平台,借助BIM+互联网的项目管理手段,以建筑三维模型为躯体,设计信息、施工管理信息、机电管线信息等为灵魂构建项目信息门户,既提高了项目各参与方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效率,同时为运营期积累丰富准确、系统化的建筑信息数据。
1)湖南省“互联网+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2)数字化交付与智能运维平台
AOps 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阶段的资产设施设备信息,以及运维阶段所需的各类机电设备参数进行一体化整合,实现建筑资产数字化交付。同时以建筑绿色 低碳、智慧化运行为总体目标,以数据驱动创新,接入 1000 多种IOT硬件数据,内嵌 300+主流协议,预设144种监测预警、29项联动控制逻辑,实现构件检索、 空间管理、定期维保、专业机房、专业系统、环境监控、智能运维、能耗管理 8 大功能模块,实现对建筑内设备、环境、空间及能耗等进行动态监控和可视化管理。
数字化交付与智能运维平台
BIM应用总结
本项目以BIM技术作为重要管理手段,以三维可视化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为设计、建设和使用增值。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力求最佳;面对复杂多变的专业设计,以三维模型为协调中心,一次成优。直观形象的场地规划、施工方案策划、工艺工法模拟、安全技术交底将大大改善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质量、管理质量。建立BIM应用组织体系,标准制度,培养新技术人才,推动新技术应用,实施促进协作的数字技术,提高项目信息传递反馈效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编辑:奚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