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概况
1. 项目简介
云鼎新宜家安置房项目(见图1)位于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项目占地357.34亩,规划建设住宅楼、睦邻中心、运动中心、小区围墙道路、管网、园林绿化等,总投资17.5亿元(不含征地)。
工程总建筑面积638818.69㎡,地上总建筑面积506055.7㎡,地下总建筑面积132762.99㎡。所有住宅楼均采用装配式施工,预制装配率达到45%(或者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楼梯按照装配式建筑设计并实施完成),计划工期800日历天。
该项目由江苏省邳州市市政府投资建设,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冶)承建。作为江苏省邳州市最大的安置房项目,邳州地区第一个大型装配式住宅群,邳州市首家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即从项目的设计、采购到施工、安装等实施一体化运作)运作的项目,从立项开始便受到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媒体的重点关注。
图1 云鼎新宜家安置房项目效果图
2.项目创新性
项目达到设计运维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全过程使用BIM技术,服务于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整个过程包括PC构件深化设计、各重要节点的施工模拟、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构件跟踪及安装验收工作。
利用BIM模型与监控设备、物联网结合,组建成智慧工地,包含门禁人脸识别、群塔监控,在线安全巡查、噪声扬尘检测等设备,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
3. 项目难点
(1)项目为EPC总承项目,管理难度大
(2)质量要求高,项目合同要求获得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3)预制装配率高,项目要求预制装配率45%
(4)交叉作业多协调难度大
(5)固定总价控制
3.应用目标
管理层:对项目进度、技术、质量、安全及物资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作业层:熟练使用各类建模软件,整合全专业模型
4. 应用内容
(1)设计管理:通过建立各专业的BIM模型,严格控制图纸错漏碰缺,根据校核后的BIM模型控制各类材料采购,达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
(2)针对分部分项管控重点工序,建立BIM三维电子质量样板,积极采用三维技术交底,并根据三维电子样板建立质量实体样板,明确重要节点细部做法。
(3)预制构件积极采用BIM三维深化设计技术,从设计端解决结构、管线问题,通过场地布置策划、构件跟踪、进度模拟等确保构件安装顺利。
(4)施工策划阶段对装配式构件安装、现浇结构施工的工序搭接进行施工模拟交底,明确各工种参与时间、任务分解与跟踪,保证各工种有序施工。
(5)BIM方案优选,依托BIM模型控制现场实际材料耗用、校核图纸问题,避免过程中的返工修改,节约人力物力。
2
技术应用整体方案
1. 组织构架与分工
图2 项目组织架构与分工
2. 标准及制度保障
根据集团公司BIM管理标准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制定项目管理实施策划方案,项目成立BIM工作室,确定项目BIM工作室人员分工及管理职能要求。
3
技术应用实施过程
1.进度管理
在进度方面,主要是以BIM5D软件实现的。本项目的生产进度管理,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
在实时进度把控上,将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三维模型进行关联,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阶段进度把控上,将周计划、周例会和周报电子化,通过生产周会、数字周报替代原有纸质文件汇报模式,完成信息采集和数据的可视化。同时,保证任务责任到人,提高任务执行度。
截至目前,进度管理的数字化应用,已经累计了55周的项目数据,项目施工相册共计留下影像资料图片1485张,视频7个。其中,质量问题图片657张,视频6个,质量评优图片35张,安全问题照片157张,安全评优照片2张,形象进度图片352张。
2.生产管理
工程部通过移动端、网页端对各区域班组上施工人员数量、机械设备台班耗用、材料耗用进行了解,替代项目原有微信、QQ群等汇报模式。所记录的数据可作为分包结算的有效参考依据之一,后续通过逐步积累统计数据,为本项目后期结算提供支撑。
根据本项目生产管理要求及特点,对项目机械台班、材料用量等进行统计并上传BIM5D管理平台(见图3),为后期分包各机械台班使用情况做好数据积累,同时根据个机械台班使用情况进一步分析现场进度的影响原因。
图3项目管理平台-生产管理
3.安全、质量巡检
在施工现场发现质量问题时,可通过手机快速采集信息,发起整改流程责任到人,直至问题解决后关闭流程,问题留痕处理,形成一个质量安全闭合流程。
同时,质量巡检信息自动同步至网页端,依据不同的纬度(时段、责任人、专业、类型等)自动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项目对质量的管控和对各分包的管理都能轻量化、精准化。
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数据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部对现场质量的控制,保存了现场存在质量问题的证据,为后期决策提供依据,当然,也加强了项目部对各分包能力的综合评估能力。
4.构件跟踪
基于BIM5D的应用,将装配式模型和预制构件所有相关信息直接同步,随后可快速进行装配式构件跟踪事项工作安排,杜绝构件丢失、遗漏现象发生。
同时,预制构件相关信息直接生成独立二维码,张贴在预制构件上,相关责任人通过软件扫描二维码,采集构件进场、安装等各阶段信息便一目了然,借此实现对每一个进场构件、每一道工序的精细化管控。项目管理层随时查看、跟踪构件的计划执行情况,可以远程对项目进度与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
5.智慧工地平台管理
项目使用智慧工地平台(见图4),对现场进行智能硬件与软件联动管控。各个应用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形成联动,同时平台将关键指标、数据以及分析结果以项目BI的方式集中呈现给项目管理者,并智能识别问题进行预警,从而实现施工现场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综合管理。
将现场地磅与BIM+智慧工地平台进行数据关联,通过网络传输将现场材料过磅实际数据自动传输至系统平台上,通过物资管理系统自动对现场现场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物资管理部通过平台对分包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及分包材料结算。
图4 BIM+智慧工地平台
4
项目应用成果
(1)通过广联达BIM5D平台帮助项目提升对项目现场进度的管控,及时落实项目进度计划,保证项目工期
(2)对项目现场人、材、机统计,统计数据准确有效为项目分析进度计划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撑,为后期分包结算提供依据。
(3)安全、技术质量问题整改情况,加强了项目部对现场的管理力度,提升了分包对现场存在的问题的整改力度。做好现场问题及现场评优的资料数据留存工作
(4)项目应用社会效益:荣获中国二十冶集团首届“复兴杯”BIM大赛一等奖、绿色建筑设计二星标识、“创新杯”BIM大赛二等奖、冶金建设行业BIM大赛二等奖、“龙图杯”BIM大赛优秀奖,并在多次地市级观摩中通过BIM技术展现项目特色与公司技术力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责任编辑:奚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