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宗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开展建筑信息化管理学科有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的培训活动。
首页 BIM学院
BIM学院

【干货】当我们在谈论“BIM模型精度”时,究竟在谈什么?

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以及建筑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工程引入BIM技术成大势所趋。上至央企国企,下至地方企业,大多都在走着一条以自身项目为试点,推行BIM应用的道路。


本篇文章抛开应用不谈,在如今我们都认为自己能创建一个很好的模型时,我们能否说出或评判出自己的模型精度达到了应用的标准呢?


在展开之前,笔者认为模型精度的解读应该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即精度对标,模型创建内容对标,交付物内容对标。


1、精度对标


我们以大家很“熟悉”的LOD标准来进行切入,由图一、图二可以看到,LOD由LOS(Level of Shape)外观精度及LOF(Level of Feature)属性精度两部分来组成。


图一


图二


相应的,作为外来标准的LOD分级制度也有我们的本地化版本,根据《GBT 51301-2018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以下简称为国标),对精度标准进行了对标。


由下图(图三)可以看到,除LOD400~LOD500均归类为LOD4.0外,其余精度等级均与LOD等级一一对应。


相应的,国标中也对外形与信息精度有了对应的划分,如图四、图五所示,其中将LOS及LOF对应的转化为“G+数字”与“N+数字”的表达方式,其本质基本没有区别。


图三


图四


图五


由此得出结论,当项目涉及模型精度的梳理审查,却不去全面的分析模型几何外观及属性深度时,都是不够专业的。


2、模型创建内容对标


如果把精度要求比作一栋建筑的框架,那么创建的内容自然是其中的精华所在,因为模型是BIM应用的开始,不同的应用对应着不同精度的模型要求。


但无论精度要求或高或低,创建符合应用要求的模型永远都是不变的真理。


相应的,在国标中的附录A详细的对内容进行了分类及约束,以递进关系分为模型单元系统分类及模型单元交付分类,如下图所示(图六,图七)


图六


图七


图中以建筑外围护系统为例,首先规定了建筑外围护系统中应包含哪些内容,如墙体,结构柱等。


相应的在后续表格中,对不同阶段的墙体模型进行了深层次的约束。


如方案设计阶段只需创建基层或面层,同时将几何精度与信息精度有机的和模型内容结合在一起,将规范前后串联起来。


由此得出结论,模型创建的内容应与应用阶段相匹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应一味的追求高精度,高标准。


3、交付物内容对标


既然提到了应用阶段,我们不妨跳出模型精度,更加关注于不同阶段的交付内容要求。


根据国标表6.2.7不难看出(图八),如属性信息表,模型工程量清单这些交付内容,正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应用方向。


虽然我们常说工程量清单是可以输出的,但输出的内容能否落地,能否与建筑建设各生命周期相结合,还是一条很长的路。


图八


由此得出结论,当明确了各阶段的模型精度要求后,不妨从应用目标反推,梳理改进模型创建方式及方法,做到真正的应用落地。


写在最后,如今各大企业都在创建自身的企业族库,从企业内部来看,这是即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又能够内部标准化的一种好的方式。


但从建筑设计建设全生命周期看,从方案设计到后期运维,这其中牵扯的每一方,如果没有一套通用的标准去制定,去执行,那么BIM应用依然是各自为战。


(编辑:奚雅青)


上一页
BIM技术精细化建筑设计,提升城市建筑发展

上一页
BIM技术贯穿地下智慧工程

百高数据管理集团

Baigao Data Management

全国咨询热线

8610-68315846

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终身制要求

Copyright © BAIGAO 2022 All Right Reseved 京ICP备19020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