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以来,各地密集出台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工作,七省(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山东、青海、河南)出台推进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期限均为三年(2019年-2022年)。这预示各省已经着手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到2022年,多数县(市、区、旗)建成示范农房;到2035年,农房建设普遍有管理,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普遍改善,农民基本住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农房。探索支持农民建设宜居型农房机制,大力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探索组织农房设计力量下乡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建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村级农房建设协管员机制,加强对农房设计和建设的技术指导,加强农房设计和建设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的步伐已经快速落地,那为什么在新农村建设的落实中,各省选择的是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呢?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与传统应用较广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一脉相承,因此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三大结构体系中推广最顺利,覆盖范围较大的一种。自2016年实际应用中,因技术体系不完备、管理水平不高、节点关键技术不完善、不环保等多种原因,多省不得不临时叫停,重新完善技术体系。
轻钢冷弯薄壁类装配式被大众称为轻钢别墅,早在90年代已经出现在我国,因缺乏行业技术标准、房屋的生命周期短等,一般多用于援建临时用房。
钢结构装配式则拥有产业中最成熟的体系,2017年6月《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3项国家标准均以发布实施,2019年10月1日,《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也正式实施。
此次试点工作中,各省不但要解决装配式住宅建造问题,更希望借示范、试点工程建立出各省各地健全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全产业链的集成技术,实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全装修联动发展,带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建筑钢材、智能化装备等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不仅满足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理念,易实现工业化升级,更可有效缓解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化解钢企产能过剩的痼疾,对建筑产业转变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符合供给侧改革政策方针。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与传统砖混住宅对比
传统砖混框架住宅
传统混凝土砖混框架住宅在结构安全、隔音、保温隔热、防潮及居住舒适度等方面有待于完善。乡建需要加固、改造、加层或新建。考虑到传统方式建造建设周期长,传统工匠难求,不少项目时间上耗不起。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采用的柔性支撑体系,拥有工业预制化成熟、施工过程可监测、现场安装便捷、节能环保、抗震性能优越、可回收重复使用等诸多优势,可解决传统建造方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优势
从建筑本身上来说,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优势有:
? 建设工期短。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施工周期可缩短30%以上;
? 工程质量稳定,安全性高。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质量稳定,解决了现场施工工艺的很多质量通病和现场施工人为失误,即能保证工程质量,又可实现预决算一致,确保工程成本可控。
? 节能环保,施工污染小。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预制化部品部件,使得现场施工多为干作业,施工污染小,在工艺采用节能技术,房屋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大大提高,提升了建筑居任舒适度。装配式建造方式可节水约50%,节约本材约70%,减少建筑垃圾约70%;可以做到零甲醛,即时入住,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
? 通过BIM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房屋管理数据化,建造过程可时时了解造房进度,后期更便于长期的售后维护管理。
?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因建筑自重较轻,韧性大,采用的笼式结构,整体性好,在地震荷载下受到损害微乎其微 ,可以达到极震不倒,并且震后可以进行修复。
? 的分层支撑体系,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空间利用率高,得高率远高于传统砖混房屋。
? 外观设计多样性,能满足乡村建筑与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有机融合。
? 改造升级便捷,不用再砸墙、可以满足未来人居生活改善提升,可以成为未来5G互联的入口。
可以说,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是未来建筑的必然趋势,大量应用既能有效提升农村建筑品质和居住舒适度,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多地示范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昭示着新农村建筑中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在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意义,未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可实现的人居合一,将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和新鲜血液,加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何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