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可阅读的建筑,形似一块正在精心雕琢的璞玉,坐落于城市森林中。”位于浦东新区花木城市副中心的上海图书馆东馆经过近两年工程建设,这项备受关注的重大工程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全面筑顶,城市森林中的这块“璞玉”轮廓已初露雏形,9月20日上午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向2020年竣工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上图东馆位于浦东新区迎春路、合欢路、锦绣路与世纪大道围合的成片树林之中,北近浦东市民中心,南临世纪公园,占地面积3.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高度50米,地上7层,地下2层,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承建。建筑整体如同一块正在雕琢的玉石,外立面玻璃通过先进的3D彩釉打印技术呈现不同层次的透明度,就像大理石石材表面自然变化的肌理。建筑内部追求国际品质,风格简约自然,错层贯通的采光中庭使用全环绕木色格栅,气势博大开放,4大核心筒和28根支柱采用饰面清水混凝土,感受温润亲和。通过空间语言的表达,一个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开放灵活、生态环保、互联互通的未来公共图书馆,呼之欲出。
为了营造玉石的视觉效果,立面材料如何选择成为建设重点之一。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建筑一角已经安上了玻璃幕墙,这块区域正是立面材料的“试验场”。建筑师将把天然石材的图案,通过先进的3D彩釉打印技术打印到玻璃幕墙上,呈现不同层次的透明度,既能凸显“玉石”的概念,也能解决图书馆立面对于透光性、防水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从近处看,可以观察到石材纹理走向和晶体分布;从稍远处看,图案的排列和组合体现微妙的肌理变化,保持建筑外观的玉石效果。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新建上图东馆回应的是上海图书馆自身发展之需,更是市民和城市之需。新一代实体图书馆从藏书、阅读的场所,升级为工具和空间的提供,将打造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成为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培育和提升读者人文涵养、艺术修养、信息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公共空间,以及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在上图东馆整个建筑中,位于地下的2500平方米书库仅作周转之用。书,就在阅读空间里。空间,不局限于阅读。“这将是一个以阅读为核心、面向所有人的复合型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地标和阅读灯塔、读者的阅读天堂和精神家园。”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这样展望。
据悉,建成后的上图东馆将凸显“阅读文化中心、知识交流中心、决策咨询智库、技术体验中心、国际交流平台”等五大功能,提供读者图书阅览坐席近6000个、全开架藏书约480万册,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读者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预计将于2021年开放试运营。
(编辑:奚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