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江府建筑艺术馆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天府大道与彩虹大道交汇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冰冷感和建筑活动的效率持续追求。
在此建筑设计中,将木结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人的功能需求相结合,快速创造一个激动人心的全新体验场景,并保留着人们对传统的回忆。
形制
每当我们对大地和氛围进行构想时,现实总会把我们带回到权衡可操作性面前,面对如此宏大的地理和历史人文背景,要做一个能够符合现代工业的快速加工,建造且可复制程度高的建筑,我们该如何解题?
设计师认为,都江府展示区的主体建筑,即销售展示中心,应该以简单、谦逊、温和的姿态嵌入到此地。即想到了川西民居聚落的形态。
双坡顶-世界上最常见和最简单的建筑形式之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开拓者密斯·凡·德·罗在美国提出了“less is more”,道出了现代极简主义的设计哲学:“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常见代表了认同,简单意味着深刻!我们选择这种形式,也是一次去符号化的大胆尝试。
天窗
翻开世界建筑史,在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驸马阿格里帕建造了万神庙,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在神庙的大穹顶中央有一个直径9米的圆形天窗,可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此,因此成为了人们与诸神交谈的唯一出口。这时,神庙就像一个容器,天窗是唯一的容器口。在天窗下是虔诚的众生。天窗上是浩渺的神之世界。
在巨大的原木色屋顶下,一梭天窗在入口处穿过,收至水吧台上方。这时,建筑也是一个容器。当人们仰望天窗时,就像是万神庙天窗下的众生。
若有所思,想到的是小时候全家围炉夜话时的温馨,也许是某个午后在躺椅上享受阳光的恬淡......忘记尘世的嘈杂、回味美好记忆、跳转时空——建筑是一个跨时空的容器。
功能
在建筑功能布局上,我们将销控、财务、卫生间、后勤等小型空间压缩到主楼东北侧的“L”形附楼中,在主楼内形成一个单一的大型展示空间。这种平面功能分布不仅使主楼获得最大的平面自由度,还可以适应前期销售展示的功能要求,且通过最大化的落地玻璃幕墙设置,实现主楼内部与庭院景观的最佳互动。
与此同时,入口朝向庭院的一侧设置为最大宽度为8米的户外平台,形成一个非常有包裹感的灰空间,使主体空间得到进一步延伸。
木平台与景观庭院的高差控制在600毫米,使人可以坐在木平台上,腿可以自由摆动。檐口出挑和檐口高度控制在4米。考虑到人们在廊檐下停留时空间尺度的舒适度,同时确保室内的人能透过玻璃幕墙,远处的视线被树木挡住,而不被毗邻的建筑工地而干扰。
结构
在这样简单而纯粹的建筑形态下,它是一个极其精致的内部结构。结构设计也是建筑师在本次设计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形式精致、受力合理、标准化高度、装配拆卸和运输方便等问题需要攻克。
经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结构知识探索,对张弦结构,梁柱一体化等不同体系的结构方案进行了尝试,最终确定了对称形式下的9套组合桁架结构方案,可确保标准化构件最多,且单个构件大小相对适中,便于运输和吊装。同时结合梭型天窗两边的弧形边梁,在建筑内部用不同长度的木斜撑形成优美的韵律变化。
木结构材料在风格特征方面呼应了现代城市建筑的特点,突出人文特色。天然材料的原始特性赋予建筑一种特殊的亲和力,消除了建筑本身作为外来物的冰冷感。
构造
在任何建筑简约精致的形式背后,都离不开细节构造的精心打磨。建筑的高度完成度也离不开设计阶段关于各种合理性的深入验证和全专业的相互配合。
(责任编辑:何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