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一SPCS技术先后亮相于长沙、上海两地举行的“2018中国长沙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技术博览会”“2018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展示了其“等同现浇+数字工厂+智能施工”和筑享云平台一起发力,用“3+1”赋能建筑行业,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引来业内高度关注。
“可以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装配式建筑必然是下一代建筑行业的主流。”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表示,相对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在工厂生产出包括梁、板、柱和外墙等建筑构件,经过养护并验收合格后,运输至现场安装施工完成的建筑方式。它打破了几千年“秦砖汉瓦”的传统建造方法,以建筑构件“标准化”、建造方式“工业化”彻底颠覆了传统建筑。
理想中的建筑业,应当是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能完成建造。这样的建筑,被称作装配式建筑,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萌芽,到六十年代开始实现。英、法、俄罗斯等国首先作了尝试,并逐步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在国内,装配式建筑也日益得到重视。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国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国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则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将达到20%以上。
尽管行情前景看好,但长期以来,装配式建筑的行业痛点却一直没有解决。长期以来,几乎所有混凝土建筑标准都围绕“现浇混凝土”技术设立,所有的设计软件(审图公司和官方认可的)都是针对“现浇混凝土”技术编制。因此,要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确保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相同,预制构件之间或者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节点或接缝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不低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障碍。纵观国内国外,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成熟的经验。
而“等同现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钢筋之间的可靠连接,将预先浇筑构件(主要是大部分外墙)与现浇部分有效连接起来,让整个装配式结构与现浇实现“等同”,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的要求。长期以来,围绕这一技术,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诸多机构进行了多年攻关。
2018年10月10日,由三一筑工主导研发的“装配式整体叠合结构成套技术”经专家评委一致审议通过,在住建部组织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装配式建筑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标志着真正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成套技术体系正式面世,中国建筑工业化进程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据唐修国介绍,三一筑工基于自身的智能制造工业化基因,研发了覆盖大部分常规建筑需求的装配式整体叠合结构体系,提出了真正等同现浇的“SPCS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开发形成了叠合混凝土结构墙、柱、梁、板等生产工艺方法,研制了叠合剪力墙生产、叠合柱整体成型、焊接钢筋笼成型和钢筋套筒挤压等设备,实现了预制构件全自动化生产;研发形成了叠合混凝土结构快速安装施工技术、叠合混凝土结构焊接成型钢筋笼安装施工技术等施工工法,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叠合建造。
目前,该技术体系已受理专利93项,经过了大量受力实验,通过权威机构监测,被誉为新一代真正意义上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体系。
(责任编辑:何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