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受邀出席首届“同济建筑产业创新发展30人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新时代建筑产业的转型发展与绿地的实践》。
该论坛由同济大学主办,邀请了约30位建筑行业知名企业家及顶尖专家学者开展高水平思想碰撞,深度探讨中国建筑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致力于成为引领中国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顶尖智库。
张玉良董事长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这就为你带来满满“干货”!
演讲主要内容实录
张玉良董事长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绿地在巩固房地产主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大基建等多元产业。目前,大基建产业已经成为绿地房地产主业之外又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预计到2020年,绿地大基建产业经营收入将超过4000亿元,为绿地集团整体迈向万亿收入规模、进军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随后,他结合绿地的实践,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建筑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以下观点。
一、把握五大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筑产业转型发展正面临五方面突出的时代背景,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加以把握。
1.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建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高质量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协调不匹配之处,如: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还相对粗放,高能耗高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建筑设计水平还有待改善,质量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工人技能素质还有待提高等。
2.我国正在进入深度城镇化的新阶段。城镇化是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总体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以大规模城市群建设为基本特点的深度城镇化阶段,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更新、地下管廊建设等工作持续推进,很多地方在城市功能完善上仍然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为建筑产业进一步发展与转型提供了空间。
3.建筑行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比如:在市场模式方面,国家明确鼓励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过去那种“游击队”、随意分包、挂靠的做法将越来越不合时宜;在建造方式方面,国家要求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在行业竞争方面,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很多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空间不断缩小。
4.科技革命正在对建筑业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正在建筑产业逐步落地应用并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以人工智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建筑产业的影响尤为巨大。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中国建筑业引领全球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要抓手。
5.“一带一路”为我国建筑产业开辟了新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具有强烈的需求。在“一带一路”战略全局中,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建设领域,这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围绕四条主线
在新时代条件下,需要围绕以下四条主线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使“中国建造”成为与“中国制造”并驾齐驱的重要名片。
1.创新建造方式。如果说手工生产作业是中国建筑产业1.0阶段,那么工业化、装配化则是2.0阶段,信息化、智能化就是3.0阶段。目前,我国建筑产业传统粗放式的手工生产作业仍然非常普遍,造成钢筋、水泥等建材的严重浪费,成为城市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导致质量、安全难以把控。我们亟需推进建造方式现代化,从1.0阶段向2.0阶段和3.0阶段同步跨越。
2.拥抱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产业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升级,是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要着重加强两方面的建筑科技创新:一是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广泛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材料和工艺;二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推动建筑产业与ABC(即AI人工智能、BIM、Cloud Computing云计算)等技术深入融合。
3.推动行业整合。随着市场模式的改变、监管要求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应用,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推动整合重组,来改变“小、散、弱、差、乱”的局面,从而不断做大做强,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在这方面,绿地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通过混改方式,先后投资控股了原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等公司,并把大家“捏在一起”共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提升产业链地位。在中国,由于进入门槛低、劳动密集型、同业恶性竞争等原因,建筑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人们常常把建造商称之为“乙方”。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造商依靠技术优势和资源组织能力,往往处于产业链上游地位,具有强大的话语权。我认为,对中国建筑产业而言,这也将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我国建筑产业应该通过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三、做好三篇文章
在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建筑企业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篇文章,提升自身发展能级。
1.协同化的文章。从绿地大基建自身发展的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增进产业协同是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筑企业应该通过强化协同来“抱团取暖”、形成发展合力。一方面,应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另一方面,应该强化产业之间的协同。
2.资本化的文章。随着PPP等新业务模式的广泛推广,资本和资金的运筹能力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我认为,建筑企业应该积极提升资本运作的能力,实现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在这方面,绿地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比如:设立产业基金;实施产业链并购。
3.国际化的文章。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下,我国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发挥在高铁、公路、桥梁、港口、超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中推动自身发展。
(责任编辑:何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