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深化|价值
40位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芬兰、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市等国内外的知名装配式建筑行业专家密集开讲,近40家覆盖装配式建筑领域全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共同参展,展出数十种行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产品……
9月18日,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指导下,由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主办的第二届装配式建筑发展国际(深圳)论坛暨精品展会在深圳大梅沙京基喜来登度假酒店拉开帷幕。
主持人
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秘书长 付灿华(左)
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所长 张鸿斌(右)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构筑建筑工业化新生态”为主题,以专家主题演讲为主,辅以精品展会、工厂和项目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为期3天。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装配式建筑行业盛事,吸引了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江苏省、福建省、海南省等省市和地区的兄弟协会,珠海市、沈阳市、郑州市等地方主管部门,深圳市各区主管部门领导及全国建筑业知名企业代表、装配式建筑行业同仁等1000余人报名参加。
据悉,高峰论坛由1个主论坛、3个分论坛组成,充分对接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凝聚行业各链条的前瞻智慧,共探装配式建筑新阶段的全面发展。
在18日的主论坛中,住建部、省住建厅、市住建局的有关领导分别从由装配式建筑的全国发展情况、广东省发展道路和深圳市探索实践说起,数名国际专家创新分享了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等建筑工业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总体透视当前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新态势、新理念、新方向、新要求,探讨思考行业如何进一步实现链条“融合”、理念“深化”、创造“价值”。
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会长 陆荣秀
陆荣秀:今年,对深圳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再次站到了新的历史高位,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装配式建筑是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面对建设先行示范区、增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的宏大历史背景,我市建筑产业化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艰巨挑战!
在此背景下,第二届装配式建筑发展国际(深圳)高峰论坛可谓应运而生、恰逢其时。本届论坛以“构筑建筑工业化新生态”为主题,旨在与位共探共话新的发展阶段,装配式建筑正呈现出的诸多新特征,如,持续聚焦的建筑工业化特征日渐突出,产业链高度集约与管理创新的效益更明朗,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趋势更清晰,等等。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对“融合”“深化”“价值”的追求更为迫切。本次论坛,旨在通过40位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的智慧分享,进一步深化全行业的发展共识,凝聚全链条的发展合力,共同探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探索“先行示范”再出发的智慧启迪。
今天,我们迎来1000余名专家、同仁,不远千里、万里来相聚,这是大家对装配式建筑“深圳模式”的期望,是对协会的鼓舞鼓励。今年的论坛,在去年基础上,延续了论坛+精品展会的形式,同时创新增加了“研习社”模式,希望能够通过更多元的方式,为行业积极打造学术交流、技术分享、链条对接的有益平台,不断促进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发展。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尔剑
高尔剑:上个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是党中央赋予深圳又一重大使命。昨天,深圳市委召开了六届十二次全会,会议聚焦一个议题,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把中央的“顶层设计”变为深圳的“施工图”,为深圳再担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作出具体的部署、拿出实在的举措。本次论坛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正是建设领域先行示范、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截止目前,深圳市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已出台实施14个政策文件、12部地方及团体标准;产业链相关企业达400多家(其中2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省、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产业工人实训基地5个,从业人员超10万人;市内及周边的预制构件产能达250万立方米,累计新增总建筑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政策引导、标准引领、示范带动、市场主导”具有深圳特点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之路。
深圳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一是认识到位。二是措施到位:第一,装配式建筑刚性约束与激励扶持并举;第二,推行适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招投标机制;第三,标准创新与有效供给并进;第四,项目过程监管与主动服务并行;第五,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并驱。三是落实到位:首先是,市区联动、多部门互动,确保政策落实;其次是政协企联动、全产业链互动,确保多方合力、系统推进。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文林峰
文林峰:深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四方面做得非常好:一是政策环境好;二是市场环境好;三是龙头企业齐聚;四是优秀、综合的精品示范工程项目多。深圳在引领全国装配式建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议将深圳的经验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推广。
2018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约2.9亿㎡,占新建筑的比例约11%。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约1.9亿㎡,占比约65%(其中钢结构住宅占钢结构建筑的比例不足5%)。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误区较多、偏离初心,缺乏产业化、工业化理念指导;2、部分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不到位;3、全产业链人员能力不足;4、缺乏标准化理念,严重影响提质增效实施效果;5、生产与施工质量监管责任与措施不到位,监管缺位;6、供需不平衡:盲目扩张;7、工程总承包推进缓慢;8、装配化装修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了消费者的获得感;9、信息化技术应用缺乏统筹布局和引导;10、优秀示范工程不多,缺乏示范引领效应。
在高峰论坛期间,还同时举办了精品展会。精品展会现场人头攒动,记者看到参展单位来自装配式建筑开发建设、设计、施工、构件生产、部品部件配套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其中包括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行业企业和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等深圳本土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在行业中一次重要的集中亮相,各家参展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区汇集了智能的数字工程云平台、BIM技术及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满足全屋装配式装修的十二大部品体系工的工法模型、厨卫产业化成套技术、构件厂智能生产管理系统、装配式结构设计软件、整体卫浴、新一代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等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上下游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
对于本次展会为何选择精品展位形式展出,作为展会的主办单位,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负责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她表示,在展会统筹阶段,组委会希望充分践行深圳发展装配式建筑“两提两减”(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节能减排)的理念,致力于展会的实而不华、内容优先、减少浪费,协调参展企业萃取出最具亮点或最精华的展示内容。另外,在展区还设置了不少舒适的洽谈区,旨在真正帮助企业加强洽谈合作,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后期报道)
(责任编辑:何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