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宗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开展建筑信息化管理学科有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的培训活动。
首页 BIM学院
BIM学院

BIM管线综合原则

一、管线综合原则


1 总原则


1.1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2 有压管让无压管;


1.3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4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5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6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500mm;


1.7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8 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汽车库等):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


1.9 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


1.10 综合管线间距最小值要求:



2 结构专业


2.1 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


2.2 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


2.3 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


2.4 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250。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跨中的1/3处。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


2.5 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端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碰暗柱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


2.6 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800;


2.7 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8 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3 水专业


3.1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3.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3.3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3.4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2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3.5 喷淋管离吊顶间间距应为管外壁离吊顶间距净空不小于100mm;


3.6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3.7 桥架在水管的上层或水平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空间;


3.8 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3.9 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3.10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3.11 注意冷凝水排水管均有防结露层厚度为25mm;


3.12 排水管道的坡度控制表格:



4 暖通专业


4.1 应保证无压管(空调专业仅冷凝水管)的重力坡度,并尽量避免无压管与其它管道交叉及叠加,以控制层高;


4.2 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


4.3 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小,便于提高标高;


4.4 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冷凝水管从风机盘管至水平干管坡度不小于0.01,冷凝水干管应按排水方向做不小于0.008的下行坡度;


4.5 空调冷冻水管、乙二醇管、空调风管、吊顶内的排烟风管均需设置保温,风管法兰宽度一般可按35mm考虑。


5 电气专业


5.1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宜小于0.3m;


5.2 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以下要求:



5.3 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


5.4 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5.5 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小于0.6m;当电缆桥架边沿距离墙、风管等水平物体侧净距不小于0.6m时(局部1米以下的柱子可不受影响),该两组电缆桥架的平行间距可按照不小于0.2m处理。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


5.6 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3m;


5.7 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15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25m,当电缆桥架为不小于30°的夹角交叉时,该间距可适当减小0.1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不小于0.3m;


5.8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


5.9 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


5.10 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


5.11 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


5.12 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在上方;


5.13 当有高、低压桥架上下安装时,高压桥架应在低压桥架上方布置,且两者距离不小于0.5m;


5.14 弱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10mm;


5.15 弱电线槽与强电桥架之间间距不小于300mm;


5.16 如强电采用接地金属线槽,弱电线槽与强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150mm。


二、BIM管线综合


1 管线综合前对建模的要求


1.1 建筑专业建模:要求楼梯间、电梯间、管井、楼梯、配电间、空调机房、泵房、换热站管廊尺寸、天花板高度等定位须准确;


1.2 结构专业建模:要求梁、板、柱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须与图纸一致;管廊内梁底标高需要与设计要求一致,如遇到管线穿梁需要设计方给出详细的配筋图,BIM做出管线穿梁的节点;


1.3 水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保持一致;一些需要增加坡度的水管须按图纸要求建出坡度;系统中的各类阀门须按图纸中的位置加入;有保温层的管线,须建出保温层;


1.4 暖通专业建模要求: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一致;影响管线综合的一些设备、末端须按图纸要求建出,例如:风机盘管、风口等;暖通水系统建模要求同水专业建模要求一致;有保温层的管线,须建出保温层;


1.5 电气专业:要求各系统名称须与图纸一致。


2 管线综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 明确吊顶空间内各位置梁底标高及其吊顶高度;


2.2 检查各专业是否有缺少模型的情况,了解各管廊复杂位置;


2.3 按设计要求定出风管底标高、水管中心标高;


2.4 按各专业要求分出各自在吊顶空间内的位置。一般施工情况从上至下为暖通专业、电气专业、水专业;


2.5 模型中图纸的路由需要发生改变,请与设计方协调。暖通风专业遇到空间特别紧凑的管廊,但又要保证吊顶高度的情况,需要改变截面尺寸时,应与设计师方面协调。


(责任编辑:何雯丽)



上一页
BIM施工动画融入建筑业 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上一页
【BIM案例】湖南创意设计总部大厦工程项目BIM应用

百高数据管理集团

Baigao Data Management

全国咨询热线

8610-68315846

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终身制要求

Copyright © BAIGAO 2022 All Right Reseved 京ICP备19020478号